欢迎光临商务印必威手机app馆,返回首页

时间概念史导论 平装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分享到:

定价:¥42.00

购买电子必威手机app:

  • 者:685 译者:
  •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本印时间:2016年10月
  • 版次:1印次:3页数:461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978-7-100-05797-4
  • 读者对象:哲学系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
  • 主题词:时间概念导论
  • 人气:484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该必威手机app作者马丁·海德格尔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

显示全部前言

  本必威手机app德文版的主要文本来源是马丁•海德格尔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由海德格尔本人手必威手机app但尚未按音标抄写)以及经过海德格尔授权同意并增补的西蒙•摩塞尔(Simon Moser)的听课笔记,由佩特拉•耶格尔(Petra Jaeger)负责整理、编辑并于1979年初版问世(本译本所依据的是1994年的第三版)。本必威手机app是海德格尔划时代巨《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稿,同时又被认为是海氏的一部完全独立的代表作。
  相对于《存在与时间》而言,《时间概念史导论》具有其独特的重要性。而该必威手机app的最为研究者所看重的特色,就在于其中有五分之二篇幅的内容(即它的“准备性部分”)是《存在与时间》中所完全没有的。这部分内容基本上就是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若干重要论题的讨论,并从中开掘出了经过海氏重新表达的关于“存在本身”的问题。这是一种以比现象学本身更为现象学的方式来彻底地廓清现象学的内在趋向与问题的探析,而这些探析向我们显出了海氏本人的“现象学的本体论”得以生成的最重要的思想来源和准备。通过这个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积极推介与辩护,也可以看到他的娴熟而精到的现象学分析的范例,同时更能够见出他对现象学的不满、批评与超越之处;此外,这部分还涉及对与现象学大有关系的两人即布伦塔诺和狄尔泰的评介,包含了对属于现象学内部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马克斯•舍勒的有关讨论。鉴于海德格尔思想与胡塞尔现象学方法所具有的亲缘性,在很大程度上,这个部分构成了我们依据海氏本人的思想踪迹来理解《存在与时间》及其他作的必须的前提(而这个部分却刚好是后者所缺失的);与此同时,这部分内容还应该是我们进一步澄清“胡塞尔-海德格尔关系”这一现代哲学史悬案的第一手重要文献。该必威手机app另五分之三的内容(即它的“主干部分”),就是海德格尔从自己特有的问题和方法出发,对时间现象所作出的独到的解释。这一部分内容就属于《存在与时间》的直接前身,但其表达方式则比《存在与时间》更为朴拙,所讨论的主题也更为集中。
  在此还需提到的是:根据本必威手机app英译者的检校,在其原始手稿与后来正式出版的文本之间,存在着为数很少但并非不重要的差异:出版物中约有10处所出现的用语“生存”(Existenz)和“生存的-本体论的”(existential-ontological),其实是海德格尔后来(主要是在修订《存在与时间》的手稿期间)所加上的。有鉴于此,英译者认为海德格尔由其早年的用语向《存在与时间》的用语的过渡原本是十分谨慎的,而《时间概念史导论》的1925年文本实际上就证实了海氏后来的反复辩称:走向《存在与时间》之路与其说是存在主义的,还不如说是现象学的。
  为使读者能对中译本与德文本之间的对应关系有一个了解,有必要将本必威手机app所遵循的译文“凡例”专门介绍如下(这些凡例的主要用意就在于尽量保持德文本的形式上的原貌):
  一、对原中的重要词语和用法特别的词语,对那些具有富含意味的词根联系的相关词以及其他需要注明的词语,在译文中用小括号附上原文,例如:现成可见的(vorhanden),现成可用的(zuhanden);惶然失所(Unheimlichkeit)。
  二、原中使用了若干古希腊语、拉丁语等语种的词语和文句。对于这些“外来语”,中译本分三类情况加以处理:
  原给出了这些词句的德文译文时,中译文一般就采用作者自己的译文,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先给出外来语原文、再以通用字体译出对这些外来语的德文翻译的办法处理,例如:substantia quae nulla plane re indigeat,unica tantum potest intelligi,nempe Deus.唯一地满足以上所说的那种实体性的意义的存在者,只有上帝。而在作者自己的译文与通常的泽法有明显差别的情况下,则先用括号内的楷体给出一般的译法,再用通用字体给出对作者的德译文的中文翻译(如果遇上完整的句子,则通常要用破折号表示后面的文句是作者自己所译出的内容),例如:nulla ejus nominis significatio potest distincte intelligi,quae Deo et creatures sit communis.(我们不可能清楚地理解,“存在”这一名称竟然具有一种相对于上帝和受造物的共同的含义。)——当人们作出这两个存在陈述时,他们不能清楚地看到:这样的陈述所指的是两个相同的东西。
  原中紧跟着外来语又并列地使用了德文的同义词时,中译本(为避免重复)就不再专门给出这些外来语的中文翻译,在这种情况下中译本的字体不变,只是通常要在外来词后加上一个“即”字,以示后面的词是与前面的词相对应的同义词。例如:proprietas即属性。
  原中单独使用外来词时(既没有给出这些词句的德语译文,也没有与之并列使用的德语同义词),中译本才会专门附上它们的中文译文。在这种情况下,中译本用括号内的楷体字予以处理。例如:φωνη ηετα φαντασια(后于视像的声音)。
  三、为了标示出原文中隐含的省略和不易看出的指代关系,中译本加上了一些补足文句和语气的词。在这种情况下,译本用括号内的楷体字予以表示,例如:人们会说,(在上面关于幻觉的例子中)汽车事实上完全不是现成可见的。
  四、原使用斜体字来表示强调,中译本则使用着重符号来标示这些得到强调的地方。例如:“众人”刚好就是那永远不死和永远无能去死的东西。
  五、对于那些非一般用法的、大多为作者所铸造的词或词组,中译文有时要加上引号,以示那是一个专门的和完整的用语,例如:“要有良知”(Gewissenhabenwollen)、“在-已经-寓于某物-存在-之际-先行于-自身-存在”。
  最后,建议读者在阅读正文之前,先行参看必威手机app末由中译者所编制的附录“德-汉术语对照表”、“古希腊语-汉语词语对照表”和“拉丁语-汉语词语对照表”以及正文之后的“编者后记”。对于某些新用的和新铸的译名,德汉词语对照表中给出了若干必要的注解。
  至少对于海德格尔早期作的翻译而言,由熊伟先生校、陈嘉映及王庆节合译的《存在与时间》中译本实已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设若没有这一先行的津梁之便,本必威手机app的翻译势将极难设想。此外,本译本或直接或间接地领受张祥龙师的启示甚多。而在遇到德文本的太过难解的文句之时,本人在首先试译出德文之后还参考过T.克兹尔先生的英译本,为此特地致谢。思想如行远道,对思想的翻译如临深渊。本人诚请读者尽量指出拙译的任何错误、不当与不善之处,以利于来日进一步加以修正。

                   欧东明 于四川大学望江校区
                           2007年11月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该必威手机app源于马丁•海德格尔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以及经过海德格尔授权同意并增补的西蒙•摩塞尔的听课笔记,是海德格尔划时代巨《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稿,同时又被认为是海氏的一部完全独立的代表作。 相对于《存在与时间》,该必威手机app具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必威手机app中五分之二的篇幅是《存在与时间》中完全没有的。这部分内容基本上就是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若干重要论题的讨论,并从中挖掘出了经过海氏重新表达的关于“存在本身”的问题。

显示全部目 录

导言 讲座的课题及其探索方式
 第一节 作为科学对象域的自然和历史
 第二节 以时间概念史为线索的关于历史和自然的现象学引论
 第三节 讲座的大纲

         <STRONG>准备性部分 现象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STRONG>

第一章 现象学研究的兴起与初步突破
 第四节 十九世纪下半叶哲学的形势。哲学与科学
  a)实证主义的立场
  b)新康德主义——从科学论立场重新发现康德
  c)对实证主义的批判——狄尔泰对于人文科学独立方法的探求
  d)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对狄尔泰问题的肤浅化处理
  e)哲学作为“科学的哲学”——作为哲学基础科学的心理学(关于意识的学说)
   α)弗兰茨•布伦塔诺
   β)埃德蒙德•胡塞尔
第二章 现象学的基本发现,它的原则和对其名称的阐明
 第五节 意向性
  a)作为体验之结构的意向性:对此的揭示和初步阐明
  b)李凯尔特对现象学与意向性的误解
  c)意向性本身的根本枢机
   α)感知中的被感知者:自在自足的存在者(寰世物、自然物、物性)
   β)感知中的被感知者:被意向状态的方式(存在者的被感知状态,亲身具体的-在此之特征)
   γ)关于意向性基本性向之为Intentio(意向行为)与Intentum(意向对象)之共属一体的初步阐明
 第六节 范畴直观
  a)意向式意指与意向式充实
   α)自证作为呈示性的充实
   β)明见作为自证性的充实
   γ)真理作为呈示性的自证
   δ)真理与存在
  b)直观与表达
   α)感知的表达
   β)简捷的和多层的行为
  c)综合行为
  d)观念直观行为
   α)防止各种误解
   β)这一发现的意义
 第七节 先天的原初含义
 第八节 现象学的原则
  a)“朝向事情本身”这一座右铭的意义
  b)现象学自我理解为对先天的意向性的分析性描述
 第九节 对“现象学”这一名称的阐明
  a)对这个名称各构成成分源本含义的阐明
   α)φαινομενον(现象)的源本含义
   β)λογοσ(逻各斯)的源本含义[λογοσ αποφαντικοσ(陈示性逻各斯)与λογοσ σημαντικοσ(意会性逻各斯)]
  b)关于“现象学”的意义整体的规定和与之相切合的研究
  c)排除几种对于现象学的典型误解——这些误解就产生于“现象学”这个名称
第三章 现象学研究的最初成型和对现象学的一种既深入其里又超出其外的彻底思考的必要性
 第十节 课题域的厘定:关于意向性的基本规定
  a)解释胡塞尔和舍勒对现象学课题域的界划和对现象学研究视域的限定
  b)关于课题域之本源结构的基本思考:将纯粹意识看作独立的存在领域加以廓清
 第十一节 现象学研究的内在批判:有关纯粹意识四个规定的批判性讨论
  a)意识是内在的存在
  b)意识是在绝对的被给予性意义上的绝对的存在
  c)意识是在“nulla re indiget ad existendum”(无需存在者也可达到存在)意义上的绝对既与的存在
  d)意识是纯粹的存在
 第十二节 现象学耽误了对作为现象学研究基本领域的意向式存在者之存在的追问
 第十三节 现象学耽误了对存在的意义本身和对人的存在的追问
  a)与自然主义心理学相对,关于现象学的必要的界定以及对这种心理学的克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