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商务印必威手机app馆2019年出版)
中国人历来都很重视“正名”。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荀子还撰有《正名篇》。很多人认为孔子的“正名”是指“正名分”。但也有人认为正名之“名”不局限于“名分”,马融就将“正名”解释为“正百事之名”。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很注重用严肃的态度、严密的逻辑、严谨的语言来“正名”。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对同一个事物的命名经常出现各说各话、一物多词的情况,由此造成信息传播与交流中的不便,更极端的还引发矛盾和冲突。因此,一个新概念的产生或新事物的出现,必须要用一个准确且为各方接受的指称去描述它,借用荀子的话就是要“制名以指实”。
今年新冠肺炎的命名过程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这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全球大流行病,在暴发之初,由于大家对病毒和疾病的认识不充分,媒体和科研机构各自为战,定名上五花八门,甚至出现了带有歧视性的称谓。疫情的迅猛发展,使得本该需要经过一定时间观察才能发现其中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名词定名工作,被压缩到了很短的时间内去完成。2月8日,我国宣布对这一病毒引发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这一疾病命名为“COVID-19”,即2019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的简称。对此,世卫总干事谭德塞特别强调,为该疾病命名很重要,因为可以避免使用其他不准确或是污名化的名称,同时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冠状病毒疫情提供一个标准格式。
由此可见,科学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化,有助于消除科技术语使用中的混乱现象,对于科学知识的传播、科技成果的推广、文献的存储和检索、人类的资源共享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果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科技名词方面的问题,可以查阅什么工具必威手机app呢?2019年出版的《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就是一部为大家答疑解惑的术语对照工具必威手机app。这部词典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根据审定公布或收集整理的科技名词,参考台湾地区公布的名词术语数据库资料编纂而成,共10卷,涵盖96个学科,约50万条科技名词;实现大陆名与台湾名,中文名与英文名的对照功能,可谓集当前两岸科技名词规范成果之大成。
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这部词典的出版具有重要且深远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力地推动了两岸“科技术语共同体”建设的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分隔70余年,这也是全球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产生了大量新概念。而对同一个科学技术概念,两岸分别定名,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数字化/数位化、硬件/硬体、程序/程式、超声波/超音波、打印/列印、无线电探空气球/雷保、比特/位元、塑炼/揑和……究其差异的成因,学界也多有分析。研究认为,为术语定名的角度不同、对概念概括的程度不同、对外来词的翻译方式不同等原因,造成了定名上的差异。例如,同样是对外来词的翻译,由于翻译方式不一样,定名就不一样。像“bit”,大陆采用音译法,所以定名为“比特”,台湾则采用意译法,所以称“位元”;相反的,“kerma”,大陆意译为“比释动能”,台湾又音译为“克马”;“bounding box”,大陆用的是直译,叫作“包围盒”,台湾意译为“边界框”;即便都是采取音译法,在用字的选取上也会略有差异,如“Hadamard transformation”,大陆名是“阿达马变换”,台湾名是“哈达马变换”,等等(参见金艳艳《两岸科技术语差异成因初探——以〈两岸科学技术名词差异手册〉为例》)。
科技名词的不同,对两岸科教文化、经济贸易、人文社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两岸合作编纂一部涵盖科学与技术各领域术语名词的大词典,可谓顺乎民意。这部词典全面反映海峡两岸学科术语的发展现状与异同。词典的问世,是两岸学界深度交流合作的成果,将为两岸科学文化等各领域更进一步的交流合作架起桥梁。
第二,为科技名词审定“跨学科综合体”的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过去,科技名词公布和出版工作基本都是分学科进行的。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发布了130多种学科名词,便利于单个学科或行业领域的使用;但由于分学科公布,次序分散,不利于跨学科,以及综合性、交叉性学科领域的使用,也不利于科技名词的系统认知和社会普及(参见路甬祥序)。《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首次将此前分学科公布或收集整理的科技名词进行系统分类,在收词上体现了跨学科、综合性、系统性。这是对我国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深化和延续,为科技名词审定的“跨学科综合体建设”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词典的编纂出版也具有开创之功。
|京ICP证150832号| 版权所有 2004 商务印必威手机app馆
地址: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编:100710|E-mail: [email protected]
产品隐私权声明 本公司法律顾问: 大成律师事务所曾波律师